秋季,对于宝宝来说,秋季早晚温差大,容易引起感冒、腹泻等疾病,因此,做好秋季护理工作,对于宝宝健康度过秋季是大有裨益的。下面就教大家一些秋季护理常识。
0-1个月的宝宝,补充鱼肝油
对于秋季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,过不了几个月就要进入冬季。北方冬季寒冷,日照不足,宝宝抱出室外接受阳光哺育的时间不充足,因此秋季就要通过服用鱼肝油,及时补充维生素D。一般来讲,宝宝出生后半个月即可以开始补充。
1-2个月的宝宝,注意别受凉
入秋后天气转凉,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都还比较差,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止宝宝受凉。但也不可过早添加衣物和被褥,因为初秋气温还不是很稳定,如果过早为宝宝添加衣服,会使宝宝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冬季。
2-3个月的宝宝,耐寒锻炼好时机
初秋时节正是宝宝锻炼自身耐寒能力的好时机。如果天气刚刚见凉,父母就把宝宝捂起来的话,宝宝的呼吸道对寒冷的耐受性就会非常差。等到了冬季,宝宝半岁的时候,从妈妈体内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会消失,而自身的免疫球蛋白又还没有完全生长出来,因此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会比较弱。
3-4个月的宝宝,户外活动要坚持
即使秋天天气凉了下来,宝宝也要坚持户外活动,增强自身耐寒能力和呼吸道抵抗病毒侵袭的能力,为寒冷的冬季做准备。不要急于给宝宝添加衣服,继续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,不要急于关窗关门,减小室内室外的温差。
4-5个月的宝宝,珍惜秋阳补维D
在秋季让宝宝尽量多在户外接受阳光,宝宝体内便会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D。那么到了第二年春季,宝宝就不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了。
5-6个月的宝宝,春捂秋冻慢加衣
秋季,父母不要早早地关窗关门,把宝宝捂起来穿圆了,这对宝宝是很不好的。父母应该让宝宝做耐寒锻炼。如果穿得太多,宝宝一活动就会出汗,很容易烦躁,如果护理不当,还容易感冒。警惕秋后蚊子。秋季的蚊子咬人更厉害,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宝宝。
6-7个月的宝宝,爱咳嗽
天气转凉,有的宝宝开始咳嗽,嗓子里总是好像有很多痰,爱长湿疹的宝宝更是如此。通常,妈妈会认为宝宝是患了气管炎,开始吃药打针。结果,吃了一冬天的药,咳嗽也没好。
其实,宝宝咳嗽并非感冒或气管炎,主要是因为气管分泌物多。天气一凉,就会这样。如果一看宝宝咳嗽,就不敢带宝宝到户外去,只会使气管分泌物更多。实际上,户外锻炼是很重要的,尽管宝宝嗓子里呼噜呼噜的,但并不妨碍进行耐寒锻炼,而且锻炼还会改善这种状况。
7-8个月的宝宝,易多痰
秋季痰鸣是指呼吸时嗓子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,摸摸宝宝的前胸和后背,父母会感到宝宝像小猫一样发喘。比较胖、长湿疹、或食物过敏的宝宝,都容易在气候渐冷的秋季出现痰鸣。越到秋末,痰鸣就越严重。
秋季痰鸣是否需要就医,要看具体情况。痰鸣一般有两种可能:小儿体质问题和支气管哮喘前期。因体质问题而造成痰鸣的宝宝,多为渗出体质,即虚胖、爱出汗、长湿疹、起风包;不爱吃蔬菜水果、爱吃甜食、只喝加奶的水;大便发稀;对鸡蛋牛奶过敏;户外活动少等等。对于这样的宝宝,解决痰鸣的根本办法不是药物,而是多做户外活动,增加运动量,锻炼耐寒能力。
但如果是支气管哮喘前期的痰鸣,父母就要带宝宝到医院就医,遵医嘱服药治疗。
8-9个月的宝宝,喝奶一定要适量
不要因为此时孩子食量变大了,就拼命给孩子吃,这会使孩子积食,导致消化不良。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和营养需求,调整食量合理喂食。
9-10个月的宝宝,不要总往医院跑
随着天气转冷,孩子可能出现咳嗽或喉咙有痰的症状。但其实,只要孩子精神好,不发烧,饭量不减少;虽然睡觉时出气很粗,但不会憋醒;咳嗽重时可能会把饭吐出来,但吐后精神还很好,不影响吃饭的话,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,不用总带孩子去医院。等到春天暖和了,喉咙中的痰就会消失。等到孩子一岁半以后,这种情况会有好转迹象。
10-11个月的宝宝,冷热不均易感冒
夏末秋初,气温变化大,时冷时热。一天之中,往往早晚凉爽,正午闷热。此时,如果宝宝不能及时增减衣物,就会造成凉热不均,易患感冒。秋季湿度下降,空气逐渐干燥,应多给宝宝补充水分,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。
11-12个月的宝宝,活泼好动易出汗
孩子出汗时,不要马上脱掉衣服。应该让孩子静下来,用干毛巾擦干汗水之后再脱掉一件衣服。不要让宝宝饮用冷饮,应该给宝宝喝温度适中的白开水。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感冒,还有益于胃肠道与肺部健康。
上一条: 孕妈妈饮食营养一定要掌握的四大重点!
下一条: 怎样给新生儿做抚触 新生儿抚触操作步骤